【潜江文化活动】“农耕舞步踏乡韵,文艺服务暖基层”——广场舞创编下基层活动走进浩口

zxdt000061595

{{ex[0]}}:{{ex[1]}} 日期:2025-11-06 {{loadLanguage2(languageData,'作者')}}:潜江市群众艺术馆 {{loadLanguage2(languageData,'浏览量:')}}10

【潜江文化活动】“农耕舞步踏乡韵,文艺服务暖基层”——广场舞创编下基层活动走进浩口  

     10月24日,浩口镇文化广场暖意涌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益小课堂之广场舞创编下基层活动在此热闹启幕 。全镇各村的舞蹈爱好者齐聚于此,在专业编导团队的指导下,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广场舞编创,让文艺的活力在基层土壤深深扎根。


     活动现场,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理事、潜江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严晶聚焦细节教学,以“卡农”这一舞蹈队形变化常用手法为切入点,邀请学员现场示范、手把手纠正动作 。此次创编跳出传统广场舞的固定套路,以浩口镇特色文化为核心创作灵感:一方面,将潜江经典民歌“栽秧歌”的韵律与情感转化为独特的舞蹈语汇;另一方面,从潜江民歌《数蛤蟆》中提取轻快旋律,创新融入“扯秧”“捆秧”“挑秧”“抛秧”等江汉平原农耕场景动作 。编导团队还充分借鉴浩口镇舞蹈队此前凭借乡土题材作品斩获全国奖项的经验,让新创编的舞蹈既保留了强身健体的核心属性,又满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


     “真没想到,咱们平时插秧干农活的动作,能编成这么好看的舞!”浩口舞蹈爱好者田大姐一边跟着练习,一边由衷感慨 。这支多次夺得全国大奖的舞蹈队伍,成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与非遗传承人,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正是基层文艺培育成果的生动写照 。活动中,省民族舞蹈协会的文艺志愿者不仅开展成品舞蹈教学,更针对不同年龄段爱好者的接受度,提供“一对一”辅导并灵活调整动作难度,现场的笑声与悠扬的民歌旋律交织,奏响了动人的乡村文艺乐章 。



     “基层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此次活动并非“一次性文化输入”,后续将通过常态化培训、小型展演、骨干孵化等举措,培育一批本土广场舞创编人才,让融合潜江文化特色的广场舞在乡村实现常态化开展 。夕阳西下,改编后的民歌旋律在广场上回荡,舞蹈爱好者们踏着节拍前后流转,这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实践,更是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最生动的表达 。


点赞
评论
字号设置
标准